为什么不禁止这种事情的发生呢?还记得我们提到的跳蚤的故事吗?我听到过这样一种说法——非专家的意见往往比专家的意见更接近真理。
有一位老总,做了一个实验。他带来了他的弟弟,然后问一群人,“我弟弟的体重是多少?”一群人纷纷给出了答案。他把这些答案按照一个算法做了计算,同时他自己也写了一个数字。结果,一群人给出的结果比自己的数字更接近于他弟弟的体重。
于是,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在我弟弟的体重问题上,我是一个专家。可是结果你们的答案更接近实际。所以,有时候,非专家的意见比专家的意见更接近真理”。
我想这位老总的本意可能另有所指。但是,下面的大连手机签到管理软件人员引申了这个结论。于是,在这个 公司所有大连手机签到管理软件项目的工作量评估中,任何人都可以给出一个数字,无论是猜测也好,还是根据以往的经验也好,工作量就这样定下来了。
问题在哪里呢?其实很简单。关于体重的问题,每个观察者都有这方面的领域知识。这种领域知识,与被观察者 的接触程度无关,或者关系不大。换句话说,在这个问题上,接触密切与否不是评判是否是专家的依据。
凭空猜测的工作量,可以作为工作量估计的依据。可能吗?这太不可思议了。
把项目管理和软件开发工作清晰地分开,是一种最佳的实践。
致远服软认为:http://www.soft8.com.cn/项目管理关注的应该是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各种信息,需要进行管理的也是这些信息,通过信息的管理来间接影响技术工作,而不是直接干涉技术工作本身。另外,那些信息是经过项目管理人员设计的“传感器”获得的,而不是强制软件开发人员停下本职工作来进行整理和汇报而获得。
“传感器”的做法,是基于服务的思想,而“停下本职工作来汇报”的做法,是基于控制的思想。我们遇到的经常是基于控制的思想。这种管理方式,主要的工作目标是为了大连固定资产管理软件项目的可视性和安抚项目管理人员的担忧,而不是为软件开发提供支持。它使原本简单的技术工作加入了很多复杂的非技术因素。
支持“管理即服务”这条新思路的第二个理由是,在大连手机签到管理软件开发过程中,项目管理可以被作为一个独立的工作体系。这个体系的工作内容包括:项目信息(规模、成本、风险、质量)采集、统计和分析、资源协调、商务沟通、项目进展反馈等,而不包括技术相关的工作计划、技术决策、技术人员安排、技术问题跟踪等。后面的几项工作可以而且也应该由大连手机签到管理软件开发人员(架构工程师)来完成。